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

天下雜誌--陳銘松副總

◎採訪/編輯:陳信錚、李翊暘  ◎採訪時間:2014/4/29

  「一個人一生做一件對的事情,就是幸福。」扎扎實實三小時半訪問很快過去,書香花園外的天色也暗了下來,好似陳副總身上那件富藝術氣息的針織外套般深沉。縱覽一輩子至今,陳副總用了最簡單的道理,實踐了生活的每個細節,完成了屬於他一生要做對的「一件事」。

一、枝仔冰到鴨蛋

  陳副總出生在台灣早期的貧困時代,從事記者工作的父親每日奔命為了家中八個小孩,過著時常回家無米可煮無飯可吃,必須花五毛到外頭買個饅頭裹腹的日子。這樣的背景下陳副總很小就懂得幫忙分擔家計。從國小三年級的暑假開始在新竹火車站賣冰,一天賺十塊回家;初中課堂上就貼金箔紙、縫兩毛一雙的工地白手套、做聖誕燈泡,到周末時間則到一天五場的戲院賣冰,看超過五十次的真善美。

  陳副總與藝術的命運從很小的時候就搭上了線。小學時的陳副總都會參與逢年過節所需要的海報製作。上了高中,陳副總利用暑假開始畫鴨蛋打工,將蛋液抽出後於蛋殼上作畫,同時也繪製電影院海報,就此展開與藝術設計的深厚淵源。在金門當兵時,也接觸到了古早時期印刷業所用的蠟紙刻字。因大學聯考數學被倒扣到零分,更堅定了自己未來就是要往美術這條路發展的意志。



二、合抱之木生於毫末

  設計科畢業,從金門退伍後,正值蔣中正逝世,蔣經國上任經濟起飛的年代。陳副總從事鋼板刻印的報紙工作,在當時刻印是將字句排列完成的刻版綑綁固定,進行量產印製。而後轉到家廣告公司做了一年半,因為不願受限於客戶要怎樣就怎樣而離開。接著進出版社畫插畫,最後到了一待就是三十三年的天下雜誌,當時負責設計與印刷。

  進入廣告公司前,姐姐從書店買了本中文版的《讀者文摘》,當中多穎的題材與超乎台灣現況的印刷技術讓陳副總留下深刻印象,心中想著:「為什麼台灣沒有?為什麼不能自己編一本?」一個小小的夢想便成為種子埋入土壤,隨著陳副總進到天下,開始萌芽。



三、十八般武藝

  作為天下的新鮮人,陳副總起初任職美術設計,然後升上美術主任,一做就是十年。描述在天下的過程,他認為教育能提升的僅有智力,不會增加能力;能力的獲取必須靠生活中的四項要素:「經驗、性格、主動力、判斷力」這項理論在一路上陪伴著陳副總,也在人生轉彎的時候起了關鍵的作用。

  擔任美術主任的第十年,公司要陳副總管理設計公司,執掌書香花園的經營。讓原本所學與經營管理擦不上邊的陳副總陷入巨大矛盾之中,面對這樣的發生甚至考慮是否要離職。回到四要素理論,陳副總自評在經驗上歷經過印務出版及美術設計;自己的性格屬於低調、願意堅持到底的吃苦耐勞;主動力上自認積極主動,勇於追求改變及進步;至於判斷力,就正是現今面臨抉擇的考驗了。最後陳副總決定擔下公司任命,開始一連串培訓,從卡內基、TQC品管、零售通路、去香港學CIS、到政大讀一年書,打破過去所學框架限制,正式扛起天下管理重任,任職副總兼設計指導。

  正當一切逐漸步上軌道,下個轉折已在前方彎角處伺機而動。



四、窮追猛趕十五年

  二十世紀末MacPowerPC問世,經過三年穩定成熟後,嚴重衝擊原先的電腦文字排版。面對如此情勢,陳副總也意識到唯有作為雜誌界轉型的領頭羊,才有可能追趕回台灣與國際技術落差的十五年。

  參訪TIME雜誌總部實習、研究讀者文摘印刷技術後,陳副總開始著手自動化與電腦化的安排,將第一版耗資千萬的日本寫研的電腦文字排版汰換出售,跟印刷廠協調驅使購買印製速度八倍的輪轉機。美國的FORTUNE財經雜誌主張的要輕要薄更掀起第二波印刷品革命,天下開始壓低雜誌紙厚度,磅數從原先八十磅逐漸減到六十磅,最後降低到全台灣最薄的四十八磅。縮減紙張厚度不僅考驗印刷技術,也考驗紙張品質,倘若水準不夠在輪轉機上就會被扯破斷裂。為此陳副總納用芬蘭與德國海德堡的技術,經過三個月測試成功進入生產線量產。至此,台灣正式填補完畢與西方國家技術落差十五年的鴻溝。

  回想到這段,陳副總臉上難掩開心的笑容,怎麼也沒想到那顆進到天下前埋下的《讀者文摘》小種子,經歷轉換跑道經營管理的灌溉、印刷技術徹底汰換的滋養、台灣印刷品革命的淬鍊,最終成長茁壯成繁盛盎然的大樹。這件於陳副總手上完成的壯舉,就是他一生做對的「一件事」。



五、做好一件事


  印刷革命後,陳副總在天下又做了FSC與碳足跡,如此大致已經抵達平面媒體的疆界,再將來就是數位時代的版圖。提到未來規劃,陳副總表示仍會繼續做自己習慣的幕後工作,同時也協助天下迎接已經到來的數位科技時代。對時下青年的建議是充實外文能力與國際觀,不論身處好時代或者壞時代,都要勇敢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路,找到自己要做好的那「一件事」。




日荃蒸餃

◎採訪/編輯:李東恩、李翊暘     ◎採訪時間:2014/4/23

  「沒有不可能,只有做不做。」楊店長坐在Seven小方桌對面,穿著平日習慣的短褲與吊嘎說到。透過那副全框眼鏡,堅定凝視的眼神顯得簡單又俐落。話語間隻字片語都能感受到店長對日荃品質的堅持,而這份堅持的意念也貫穿了整晚的訪問,再再刷新我們對於工作態度,或者說「做好一件事情」的理解。

一、多的一咪咪

  楊店長從小就是有主見有想法的孩子,很早就跟著爸爸在工地幫忙做事。然而也因為這樣的個性,在二專建築科畢業後與同樣剛硬脾氣的爸爸鬧翻,獨自一人搬到彰化市區生活,自此之後再也沒和家裡拿過錢,也開始長達六年沒與爸爸交談的日子。

  到市區租小套房後,立刻接了份藥局倉管的工作。當時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至下午三點,但由於與所學不同無法快速上手,楊店長幾乎天天自主加班到晚上九點才離開店鋪。直到有一晚藥局店長巡店發現,為什麼這個年輕人這麼晚還在?既然如此為何打卡打在原先的下午三點?不同於現今加班費加成與超時工作的觀念,楊店長認為當工作不上手,能做的就是承受自己的不足,自己想辦法補足。這樣的故事很快傳了開來,不僅受到老闆的重視,更因此在機緣下認識了現在的太太。



二、品質、品質、品質!

  在藥局倉管的這兩年,楊店長也是名副其實的「月光族」,每個月最後幾天都過著縮衣節食的日子。薪水花光、沒有存款的恐懼最後讓楊店長決定返回家中,轉行學習開貨車,替餃子館補貨送貨。正也因為這半年的接觸,學會了餃子店運作的核心技術,就此展開與餃子深遠的緣分。

  很快的,楊店長被徵招進儀隊服兵役,退伍後立即受雇於親戚北上新竹清大宵夜街的「日荃蒸餃」,由於勤奮積極的態度,工作半年後就接店入股成為店長。擔任店長後經營的頭一年生意一帆風順,但正當邁入第二年時蜜月期突然結束,生意不再成長甚至跌落,收支一度剛好打平只剩底薪。面對這樣的困境,楊店長開始思索為什麼賣不好?第一個想到的是:品質每天不一。

  在日荃加盟體系中,食材每天會經由中央廚房送至店中。而食材的品質會隨著不同時候及各項因素上下浮動,對此楊店長開始持續向上方反應確保品質,並每隔一到兩個月約中央廚房員工聚餐,將關係打好,同時也讓其了解自己對於品質的重視。

  另一方面,是對餃子的高標準。只有提供最好的品質,才能讓客人下次還願意來,不然就只是近視短利的惡性循環。楊店長開始嚴格把關每一批餃子品質,只要有不行的就是整批丟,寧可生意不做也不賣出不夠水準的產品。在隔夜保存上,楊店長則自行研發了一套獨門祕法,能讓冷凍櫃裡隔夜的餃子如同剛做好的一般,任何一絲冷凍造成的裂痕都不允許。然而這項冷凍技術,僅能保存二十四盤餃子的品質,因此多餘的量就是通通丟掉。

  對這些時常「丟掉」的行為,老闆一開始無法接受,僅能暫且接受店長對於所謂品質的理念解釋。後來店內情況開始好轉,生意數量逐漸回升到穩定狀態,老闆也理解、認同了當初種種堅持的選擇,不再多說什麼。



三、做出值得的滋味

  談到有沒有遇過有趣的客人,楊店長立刻笑起來很快的回答:「快閃哥!」快閃哥一周七天有五天都會到日荃報到,點完固定的兩籠蒸餃後就會迅速準備好醬料與筷子等待,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三分鐘食畢炙熱的餃子,付錢快速離開。這麼多年來,由於快閃速度太快,連說話的時間都來不及。

  認識這位快閃哥後,只要大老遠看到他的身影,楊店長便二話不說蒸兩籠,協助快閃哥以最短時間達成任務!期望每位客人有最好的用餐體驗也正是日荃的信念之一。「我不喜歡的,也不讓客人這樣。」當外帶需要等候,楊店長就會建議客人去走走,買其他東西等等再回來,連一秒都不要浪費。內用則請客人先準備好沾醬及餐具,讓蒸餃一上的瞬間就能立即品嘗到一百分的美味。

  「不怕辛苦,怕事情做不好。」楊店長對於品質近乎龜毛的堅持反映在許多細節中,像是:原先加兩顆蛋,現在由於膽固醇考量放一顆半蛋的蛋花湯;為追求更高品質,請師傅手工平竹片編織、雙倍成本的蒸籠;餃子一籠籠分別上,讓客人享受最好滋味。僅有時時讓品質維持在高標準,才能真正永續經營讓生意一直做下去。



四、是故事

  現今孩子剛滿一歲,太太一同到店裡工作,與爸爸的關係也在長大了解承擔家庭的辛苦後圓滿和解。楊店長期望將來能繼續在日荃好好打拼,多存點錢,早點退休。最想做的是走出台灣到世界各國看一看,之中最想去的第一站是日本!

  訪談結束,收拾起鉛筆盒與筆記本,這個世界好像什麼都沒改變。但不同的是往後你經過日荃蒸餃,餃子不再只是顆餃子;蒸籠不僅單單是蒸籠;「請先用沾醬及餐具」不光光是句話語。一切都鮮明了起來。

※地址:新竹市建新路17號




越味香

◎採訪/編輯:李翊暘   ◎採訪時間:2014/4/23

一、越南小館跨海抵台

  經過一年休息「越味香」於清大宵夜街重新開張。秉持著過去十二年奮鬥起家的經驗,加上超過十年對在台越南朋友的耕耘基礎,生意駕輕就熟很快上了軌道。盤碗中除了料理,更承載了老闆娘─武阿姨從越南來台經歷的林林種種。

  武阿姨從小在越南胡志明市長大,成年後從事婚事籌辦行業,認識了當時前往投資的台灣先生─廖伯伯。經過一年多相識交往,兩人決定安家於台灣,阿姨描述當下的心情:「很害怕呀,想說會不會到台灣就被賣掉回不去了。」抵達台灣後,阿姨先是在土城開了家珍珠奶茶店,在飲料店尚不如現今滿山滿谷的當時,利潤十分可觀。但經過兩年熱潮逐漸消退,冬季收支甚至只能勉強打平,便採用了先生二哥的建議將店面轉往新竹,可惜最後仍是以失敗告終,頂讓了南大路的店面。面對這個必須轉行的時刻,武阿姨選擇拾起越南料理本行,「越南小館」就此誕生。



二、沒有客人!反思再出發

  懷著壯志東山再起,越南小館卻立即面臨了空前危機:沒有客人。「前六個月都沒有客人!看著一個個客人經過店門口,急到都哭出來!」灰心喪志的武阿姨萌生了放棄念頭,先生得知後認為不能就這樣輕言放棄,要是盡全力再做三個月仍無所改變,就收店頂讓。經過一番考慮,阿姨決定回到故鄉將料理手法重新學過,而伯伯則負責把廚房改建至店門口,作為與眾不同的招牌特色。

  說也神奇,生意自此起死回生,店內位子逐漸容納不下絡繹不絕的客人,科技公司的訂單大舉增加,每天上百份外送已不足為奇。阿姨對於餐飲行業也從原先求溫飽的「工作」轉變為愈來愈濃厚的「興趣」,與客人交朋友、談天說地成了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越南小館也就這樣在長春街順遂度過了十二年歲月。



三、越式麻油雞

  在這十二年歲月中,武阿姨有項意義重大的「副業」,即在工作忙碌之餘協助婚嫁來台灣的越南婦女,所及之事從舉辦餐會、幫忙坐月子,到協助辦理資料及探親業務,甚至化解家庭衝突。

  「當年剛到台灣無依無靠,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該怎麼弄,也沒人可以問。」阿姨回憶起初到台灣,懷孕時吃什麼都吐,唯有家鄉料理能夠舒緩情況;當時也不曉得可以申請親友來台照護六個月的基本權益。經歷這樣的時空背景,讓武阿姨清楚知道人生地不熟的越南婦女所需要的是什麼。所以每當有朋友坐月子,就會親自下廚燉煮越式麻油雞,對此阿姨自豪地說:「我們的麻油雞可不一樣,台灣風的吃了會吐,我們的不會!」

  據阿姨描述,越南新娘在台灣面臨了嚴重的家庭問題:將近九成婆婆對台灣/越南媳婦存在差別待遇,台灣媳婦用餐、越南媳婦收拾清理的例子屢見不鮮;當中八成的先生認為太太是「買」回來的,不但將太太收入納為「家」有,僅配額少許零用錢,不准將錢寄回家鄉,更甚者長達五年不給回家的機票錢。遇到這些情況,武阿姨會協助雙方溝通對談,試圖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。但阿姨也坦承,接觸過的案例中僅僅三成有效,其他七成丈夫仍舊堅持己見。


  
四、溫暖人情越味香

  201284日是影響越南小館至關重要的一天。過父親節途中廖伯伯出了嚴重車禍,蠟燭兩頭燒的阿姨決定將營業十二年的越南小館頂讓,專心照顧臥病在床的先生。經過一年多的休養,阿姨一家人轉移陣地至清大宵夜街重起爐灶,以「越味香」為店名重新開張。憑著經驗與人脈,生意很快步上軌道,越味香也成了親朋老友重新匯集的據點。

  關於退休後規劃,廖伯伯希望能回越南經營民宿,開拓收入活水,同時也離開都市回到鄉間過著養老退休的生活。武阿姨則期望將來能與幾位好友在新竹成立「越南中心」,提供在台灣生活的越南朋友個平台,來到這裡能獲取各項權益資訊,遇到困難也有個諮商詢問的對象。中心能夠舉辦節慶餐會、中文學習班,並提供坐月子服務,讓每一位初抵台灣的越南朋友不再孤身一人,永遠有個溫暖的家在背後支持著她。


※地址:新竹市建新路9號